今天是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五老风采
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袋栽木耳产业使他走上康庄之路——记致富能手王勇刚同志的事迹
2011年12月27日

袋栽木耳产业使他走上康庄之路

 

——记致富能手王勇刚同志的事迹

东宁县关工委  东宁县道河镇关工委

 

王勇刚今年34岁,高中文化,是独生子女户,在新世纪全省《实施全面小康推进计划进程中》确定为“四户”当中的科技致富示范户。几年来他在村里青年中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在镇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科技致富先进典型。一个三口之家,由五年前人均收入万元,提升到两万元,三万元,直至去年五万元。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型农民。

他十年前结婚,一直与老人生活在一起,靠种地维持生活,由于土地有限,靠十几亩地和承包的几十亩地的收入来支撑生活,只够年吃年用,剩余不多。一晃几年过去了,与老人分开独立生活,小日子也算温饱,五年前全县广大农村袋栽木耳产业进入热潮,成为市场前景好的一个项目。王勇刚的父母多次动员他得儿子做袋栽木耳。但王勇刚刚分家不久,手中没有多少钱。没有摆放地,没有养菌房,困难重重,正在这危难之时,时逢村里关工小组开展学育奔活动,得知这一情况,村关工小组长蒋占林,委员原老支书王立德党员戈振年亲自登门,一同要帮助王勇刚解决困难,扶他上马,走上产业致富道路。这下把小两口乐坏了,对这个投入大,风险高的产业有了决心和信心。于是蒋占林出头通过五户联保给王勇刚贷款两万元,做启动资金。老支书王立德多方联系在村西承包了个人4亩菜地做为菌地,他自己又把家里的仓库倒出来做为菌房。当时其原材料都比较好解决,这样一来,生产条件已经具备。2005年年底便动手干了起来,由于菌房限制,当年只生产了2.6万袋。作为一名新手,王勇刚虽然年轻,但他心很细,虚心向别人学习,当年曾先后多次到刘永良、马立柱、吕仕平这些耳农家学习,参观、咨询,一步步的掌握了全套生产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加上老天帮忙,当年木耳价格较高,扣除全部费用,纯收入达到2.1万元。可把小两口乐坏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收入多方位聚积,王勇刚得腰包鼓起来了,有了钱,他并没有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他想到了让规模,扩大再生产但菌房不够用,锯末难买,稻草不好解决导致的问题又出现了,于是他又想起了村里这几位老同志,蒋占林是村里老治保主任,对村里情况了解。请他帮忙跑了5天,花两万元钱买下了一栋80平方米的老房做菌房,可放三万袋菌袋。房子问题首先解决了然后又通过老同志和朋友,先后在道河小木加工厂和洞庭小木加工厂,解决了八百多袋锯末,稻草通过帮工的方法也解决了,这样一来,在2007年他得木耳生产在数量上翻了一番。达到了六万多袋。他很有心计光有数量不行,必须保证质量增加收入,于是他到处参观,准时参加培训,考察和网上查询,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严管理,早采收耳片分类等方式,使收入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保证10万元以上的收入水平。存折几个几个的增加,2009年在东宁江南一区买了一个70多平米的楼房,女儿读书住进了自己家的楼房,实现了城乡一家。又购买了家庭用车。

  今年王勇刚不断加大袋栽木耳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采用春秋两季,早采和拖后的方法,在收入上实现了一次新突破,仅木耳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8.6万元加上玉米白瓜子的收入1.8万元出租车即副业收入1.3万元,总收入达到了21.7万元,家庭人均收入5.3万元。成为全镇有名的靠产业致富的好青年。在生产实践中把他锻炼成一名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以王勇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逢年终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存折,新买的楼房、汽车、摩托就联想到关心和支持他走上产业致富之路的老前辈和朋友们。每逢春节他们小两口买点东西作为感恩礼品登门拜年致谢,在生产中,菌地邻居忙,他主动帮助他们浇水十多次,下雨了帮忙盖木耳多次。帮助搭晒木耳架子6家,春天帮忙拉菌袋7户,达40万袋,帮扶借款两户4.5万元,帮扶柴油200公斤。特别是自己有了车,有困难他就大公无私的帮,在道河有两次送病人去东宁医院只收油钱,或不收钱。受到赞扬,好事做了一件又一件,王勇刚在致富的道路上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还创造的精神文明,成为新时代的青年楷模。

 

2011年11月14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国火炬 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网 关爱下一代
东安区关工委 西安区关工委 爱民区关工委 阳明区关工委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牡丹江市江滨大街49-1号 电话:0453-6420689 传真:0453-6420689 网址:www.mdjgx.cn
Copyright © 2023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行业权威品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