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牡丹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杜良凤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个性和谐全面发展倡导者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教育人、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个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是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假若父母放弃子女道义上的权利,那就说明自己在道义上是个不够格的人。”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存亡、民族振兴的大事,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公民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养好孩子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到底如何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今天,我们就从家训、家规、家风和家教几个方面谈谈它们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足做人的风范。
在家训、家风方面我们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毛主席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归不为归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他对待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他让毛岸英到农村参加土改运动,体验农民生活的艰苦,让毛岸英到朝鲜参加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直到献出年轻的生命。周恩来总理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的十条家规:如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门去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等。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收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这样的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应代代相传。”这些家规严、家风好的佳话,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树立了榜样。
家训、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但要落实家训、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还要靠严格的家庭教育。
作为一个家长如何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每一位父母都不能逃避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我们要明确“管”和“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为只要严格就能使孩子成长,而忽略了良好的教育方法,故而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国古代有“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青少年也必然受到国际国内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图享受、互攀比、怕吃苦、过多地依赖家长,作为家长一定要改变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来教育孩子。现在有些家长,或因生活压力大,或因生活琐事夫妻不和,吵吵闹闹,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这几年,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了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惜在城里买房子或租房子,让孩子们在好的幼儿园、小学或中学去学习,让孩子们参加舞蹈、音乐、跆拳道等各种培训班,这种重视培养孩子的做法都是应该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个别家长,进城后每天只给孩子做几顿饭,空闲时间多了,就迷上了玩麻将游戏,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有时甚至连给孩子做饭都忘在了一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
第二,要管教好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亲身体会:在两个女儿读书阶段,我在市委从事新闻管理工作,经常接待国内外的新闻记者,有时几天也不能回家,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任务就落在老伴的肩上。她每天5点钟就要起来做饭、照顾孩子洗漱、穿衣、吃饭、收拾书包,然后骑一辆自行车带着两个女儿,把她们分别送到学校。下班后又到学校等女儿放学,再接回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女儿为老伴的精神所感动,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勤奋,并决心学会骑自行车,以减轻她妈妈的负担。我也发挥文学功底比较好的特长,有时间就给孩子辅导,向她们传授自己学习的经验,使她们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在小学、中学期间年年都有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孩子们学有所成,一个成为公务员,一个成为人民教师。女儿常对我们说,她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都是受父母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激励。她们感恩社会、感恩师长,更感谢家庭对她们的教育和培养。
第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可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人因为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生存条件等诸多原因,每一个人的智慧、体能、体格都是各不相同的。人生中确实有先天聪明、后天勤奋而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者,但人生中也有智力较低、思维迟钝的弱者,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要求,否则孩子就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厌学或是离家出走,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甚至患上恐惧或抑郁等疾病。有些家长非要孩子每次考试都得最高分,否则就训斥、体罚,这些做法都是违背教育科学的,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