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依据
鞠 彪
2008年7月 23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了更好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发展,我我把最近的学习体会做了整理,供大家学习辅导时参考。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实践意义。所以,我们要认真组织“五老”、“十大员”学习,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加深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众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必须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决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见证了这一点。因此,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有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遇大灾害、攻坚克难,战胜困难,渡过难关,靠的也是这种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发展中大国,实现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所以说,在青少年中开展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青少年,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