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五老”优势
引导青年农民科技致富
宁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07年7月26日
编者按:2007年7月26日至27日,省关工委在绥化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绥化经验交流会。会上,宁安市关工委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经验。现将他们的经验全文刊发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们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7924平方公里,辖7镇5乡243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农村35岁以下青少年13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6%。近年来,在市委领导和重视下,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谋划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动员和组织“五老”队伍以“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为载体,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目前,全市共有1817名老村干部、老复转军人、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有一技之长的老农民,参与到“学、育、奔”活动中来,为青年农民致富奔小康传技术、想路子、办实事,“五老”队伍已成为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带动140余名农村青年创出一番事业,有12人被省市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成为农村青年学习的榜样和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五老”技术专长,有针对性开展传、帮、带活动
“五老”队伍具有政治强、经验多、威望高等独特优势,是新农村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在全市建立市、乡、村(社区)三级关工组织,把身体条件好、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充实到各级关工委组织中来。市关工委由原市人大副主任任驻会主任,原市工会主席任副主任,原机关党委副书记任秘书长,增配了一名年轻副科级干部担任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各乡镇相继建立了关工委12个,各行政村成立关工领导小组243个。各党委和各乡镇关工委组织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聘请一名离退休同级领导干部任常务副主任,由共青团、妇联、学校、派出所等相关单位领导任委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我们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乡镇、村屯,进村入户,把老科技工作者、农村具有一支之长的老把式与青年结成传帮带对子,采取带作风、传经验、找门路、授技术等方法,使“五老”的阅历经验与青年的活跃思维形成互补互动、借梯上楼,带领农村青年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先后有1000余名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其中有73名成为致富标兵。马河乡头道村李宝国办了养鹿场,养鹿的主要饲料茧树叶国家已明令禁止采伐,养鹿饲料来源成了一个大难题,科技致富帮扶员老干部艾光生利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帮助李宝国建成了100多立方米的发酵池,利用秸杆制成发酵饲料,帮助解决了鹿用饲料的难题,李宝国的鹿场规模不断扩大,由七头鹿发展到现在的47头,2006年又开办了小油厂,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2005年被评为全省致富标兵。卧龙乡罗城沟村青年农民张建忠开办了中菱机械厂,由于缺少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人员,农机产品质量不稳定。我们组织数名老科技工作者,深入企业帮助解决管理和技术上的困难,引荐了原农机厂工作十几年、后在经委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纪宏,受聘做企业的顾问。目前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180万元,企业拥有员工20余人,年生产玉米、大豆精播机、大豆、水稻脱粒机、熟铁震压器150余台,企业年纯利润20多万元。马河乡原畜牧站站长朱荣喜,帮助马河乡朱玉杰和朱玉红姐姝俩发展养殖业,办起了养牛场和养猪场,在有一技之长的老农民给予帮助指导下,养殖场规模逐年扩大,姐姝俩年收入分别达十几万元。
二、发挥“五老”的知识优势,普及实用农业技术
在引导和带动身边青年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的基础上,如何发挥“五老”的知识优势,引导更多青年走上富裕道路成为我们破解的课题。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把“五老”人员吸纳进各类专业协会,依托协会这个阵地和舞台,及时、快捷地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农村政策法规等服务,有效增强了“五老”队伍的影响力和辐射面。目前,全市45个农民协会组织,都有懂得各种实用技术的“五老”人员,举办烤烟、甜菜、水稻、西瓜、葡萄、畜牧等各种科技培训班250余次,农村受益青年达1.4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朴锦春退休前曾任渤海镇主管农业副镇长、副书记、农艺师,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被誉为水稻生产的“土专家”,退休后被渤海镇水稻协会聘为技术顾问、协会副会长。他发挥余热,积极向农民传授绿色水稻栽培、两段式育秧等新技术,在全市10个乡镇、268个村发展绿色水稻5万多亩。兰岗镇原教育办主任张维国,是西瓜种植方面的技术专家,单靠“一帮一”进行技术指导,无法满足瓜农的需要,他以兰岗西瓜协会为载体,举办四届西瓜年会,发放技术资料30余万份,现场为瓜农释疑、咨询、传授技术,将其多年研究的解决西瓜种植重迎茬技术,无私传授给全镇瓜农,有2600多青年农民受益。
三、发挥“五老”的领头雁作用,带领青年共同富裕
我们充分发挥农村老支书、老村长威信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强化其领头雁作用,带动全村青年发展特色产业。渤海镇小朱家村科技致富帮扶员老支书程喜华,带领全村青年发展高效农业,完成旱改水1200亩,为村里引进了水稻新品种“五优1号”和“稻花香”,推广寒地水稻三超、两段式育秧技术,使小朱家村种水稻的农民户户增产,实现了“一年顶两年、一亩顶两亩”的效益。小朱家三面环水,近两年他还组织青年农民蓄水养鱼、养鸭子,还依靠与镜泊湖相临的优势,开发特色“农家乐”旅游。2006年村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三分之一的农户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60多万元,村里6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可领到500元的养老金。宁安市兰岗镇依兰村的老支书记任忠志,发挥自己的特长,办起了养猪场。村里不少小青年也都养起猪,不懂技术他帮技术,没资金他帮着赊仔猪,别人猪场的猪得病,他随叫随到,及时进行防治。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00余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四、发挥“五老”的管理优势,引导农业产业化上规模
我们根据农村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的要求,把关工委工作重心下移,坚持工作创新、机制创新和活动方式创新,为“五老”搭建平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示范先行,逐步推广,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富民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宁安镇红城村64岁的共产党员高德堂,当了22年的生产队长,1995年从队长岗位退下来后,总想为村民办点实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办起1.2万平方米的试验园试种葡萄,引进日本、俄罗斯、美国、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