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工作研究
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研究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社会——牡丹江市关留守儿童情况汇报
2011年12月27日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社会

 

——牡丹江市关留守儿童情况汇报

 

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它突出显示了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居民缺乏人文关怀的特性。近年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少亲情和关爱,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习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隐患,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一部分农民“打了几年工、误了一代人”的现象。因此,开展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行动是在新形势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关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牡丹江市现有留守儿童23,103人,其中,小学留守儿童16,436人,初中6,667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0.7%,在一些偏远地区所占比例达26.9%。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大多一年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多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联系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钱物、温饱的问题,谈及学习,特别是品德问题的不足20%。80%的孩子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两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角度出发,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正规的学校相比。还有,今近年来由于父母婚姻问题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形成。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有8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占10.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二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朝鲜族大都到韩国打工)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位,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4,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留守儿童有心事时,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放任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向小点的同学索要钱物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6、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7、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留守儿童有的除了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之外,有时候还得帮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些农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国火炬 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网 关爱下一代
东安区关工委 西安区关工委 爱民区关工委 阳明区关工委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牡丹江市江滨大街49-1号 电话:0453-6420689 传真:0453-6420689 网址:www.mdjgx.cn
Copyright © 2023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艺通网络·行业权威品牌 网站地图